身边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身边榜样 -> 正文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徐锦锦——但行前路,不负韶华

发布日期:2025-04-21 点击数:

徐锦锦,太阳成集团tyc9728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张井志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热流密度热管理,特别聚焦于歧管微通道散热器内单相/多相流动与传热机理和强化传热技术。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及实验的方法,探究不同结构对歧管微通道散热性能的影响。目前以第二作者身份在《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EI会议论文2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作2次口头报告。

“热”出发,夯实根基

2022年初入课题组时,面对高热流密度热管理这一前沿领域,她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从文献中找方向,在实践中求答案”的指引下,开启了科研生涯的“筑基”之路。作为科研新人,受益于师兄整理的近些年上百篇国内外微通道散热领域的中英文论文,从流动传热理论到前沿强化技术,她逐篇标注关键参数与创新思路。面对微通道内复杂的流动传热耦合问题,软件操作曾是横亘在她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为此,她跟随师兄学习仿真模拟的全流程操作,共同构建了从微观流动解析到宏观性能优化的完整研究体系。

聚焦“热”点,创新突破

“科研没有捷径,但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她积极向导师请教,探索强化传热技术的创新路径。她发现传统平行微通道在高热流密度下存在性能瓶颈,通过与导师的十余次深度讨论,提出“歧管-微槽阵列”的复合结构,研究矩形歧管微通道热沉、平行狭缝歧管微通道热沉和交错翅片歧管微通道热沉两相流动与换热特性,重点探究结构形式对沸腾流动压降、热阻和流型的影响。

厚积薄发,破局增效

科研之路从非坦途。在探究多相流沸腾传热强化机制时,搭建歧管微通道流动换热可视化实验台的过程并不顺利。在导师张井志教授的支持与指导下,她终于成功做出歧管微通道可视化实验,记录了通道内气泡生长行为。基于不同结构歧管微通道研究内容,她在《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学习,直面领域前沿动态。

“新”而行,不断前进

走出校园,她将带着对热管理的深刻理解踏入产业一线,将科研中积累的系统性思维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她深知,热管理技术是设备运行的“隐形守护者”。未来,她将继续深耕行业,关注热管理技术应用创新,为设备“热安全”贡献青年力量。

资料提供:徐锦锦/责任编辑:刘晓凤、张井志


太阳成集团tyc9728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 太阳成集团(tyc9728·China)官方网站-Macau Platform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701 传真:0531-88392701

[ 网站管理 ]

  • 山大能源与动力工程

  • SDU微言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