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豪,太阳成集团tyc97282023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程星星教授,致力于高性能物理储氢材料的开发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等能源领域期刊发表JCR一区论文5篇,单篇他引次数突破30,授权发明专利两项。获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团支部之星、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
承前启后,步履不停
2020年9月,程嘉豪来到太阳集团tyc9728攻读硕士,2023年转入博士阶段。导师程星星教授见证了他从硕士生到博士生的蜕变。程老师经常说:“生活就是人生最好的实验室”。这一理念让他学会在科研与生活间寻找平衡,更让他学会以生活化的视角探索科学问题。一次深夜实验后,他受走廊开关灯瞬间闪烁的启发,想到若能如同电流般精准调控氢气的储存与释放,是否能为清洁能源利用开辟新路径?他带着这份兴奋去找导师讨论,进而确定了“电场响应型储氢材料开发”这一课题。该课题致力于通过电场的施加与释放实现氢气的高效可控存储,力图实现将科研成果融入未来能源应用的“生活场景”。
笃行不怠,厚积薄发
科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Life’s not all rose”是程老师在他迷茫时激励他的箴言。面对电场储氢领域文献稀缺的困境,他毅然踏上一条充满挑战的探索之路,辗转于实验室与计算中心。每一次实验的失败,他都看做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他都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策略,重新出发。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终于自主设计出一套高压、高电场环境下的储氢反应器,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探索工程可行参数边界。为突破电场强度过高的技术瓶颈,他从零起步研习DFT与分子动力学模拟,解析氢气分子在电场中的解离路径、吸附能演变及电子转移,构建了材料-电场-氢气三元协同作用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程老师和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低电场阈值、高循环稳定性的储氢新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Energy》《Fuel》等期刊。他感恩导师在每一次迷茫困惑时的拨云见日,更感激学院提供的尖端实验平台,让他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勇攀高峰。
追光逐绿,向新而行
科研之外,他积极参加学院学术沙龙在思维碰撞中拓宽视野;担任博士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主动承担支部工作;积极参与学院四十周年院庆等活动,投身志愿服务。被评为“团支部之星”、“优秀共青团员”等。
回首求学路,荆棘与繁花共生。他深知,能源革命的征程需要一代代人接力攀登。未来,他将继续以电场储氢技术为支点,推动绿氢储运环节的降本增效,为国家能源结构转型贡献青年力量。前路虽远,行则必至。
(资料提供:程嘉豪/责任编辑:刘晓凤、程星星)